此外,还有“役门”“三五门”等。“役门”是指替封建国家服役的人户,“三五门”是三丁取一、五丁取二的一种役户。一般情况下,所谓“乡豪”“土豪”等也属役门,他们的先世既无冠冕,本人亦非“清级”,政治上无地位,服役一同庶民。
作为社会最低等级的是卑姓的百工伎巧、兵户、府户、吏户、杂户、僮客及官私奴婢等,其身份为半自由或毫无自由,受尽各种压迫、剥削和奴役,地位极其低下。
第二节 “士庶之际,实自天隔”
在门阀制度下,士庶界限分明,判若泾渭。南朝沈约说:“魏晋以来,以贵役贱,士庶之科,较然有别。”[28]东晋南朝时,随着门阀制度的确立和稳固,士庶更有天壤之别。时人不乏“士庶之际,实自天隔”,或“士庶之别,国之章也”的议论。当然,这里所说“士庶”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士族和庶民百姓,有时庶人也泛指包括“次门”“后门”等低等级士族在内的寒门。
士庶之别在当时不仅得到社会的认可,而且连皇帝也无法变更,即所谓“国之章也”。高门士族是特权阶层,是高高在上的少数特等公民,他们垄断选举,世代居于高官美位;他们凭借“冢中枯骨”,靠祖宗余荫“平流进取,坐至公卿”。他们炫耀门第,不与庶族寒门通婚、交往,享有政治、法律、经济、文化等种种特权,既不纳租,也不服役。而寒门庶族被视为“非类”,无门第可依,无血统可言,无特权可享,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。“士庶天隔”是门阀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,也是门阀士族排他性的集中体现。